全球變暖正在扼殺我們的星球
而地球“高燒不斷”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?
簡單來說,人類活動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
無法被大自然“吸收消納”
導致環境溫度不斷上升
《巴黎協定》提出了
全球控溫1.5℃以內的目標
各國紛紛制定了碳中和行動目標
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迫在眉睫
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位居世界之首
而其中能源燃燒是我國的碳排放大戶
電力行業排放約占能源行業排放的40%以上
能源電力行業全面向清潔低碳轉型刻不容緩
那各類發電形式的碳排放表現如何呢?
在對比不同發電形式的碳排放時
不能僅僅局限于發電過程中的碳排放
而要考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
即采用全生命周期評估法
(Life cycle assessment, LCA)進行研究
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
以煤、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的常規電源
燃煤發電
傳統燃煤電站
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
約888g/kWh
其碳排放主要產生于
長周期的運行階段
占全生命周期的
90%以上
天然氣發電
天然氣雖然是清潔能源
但 清潔 ≠ 低碳
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
約499g/kWh【注1】
分布在天然氣生產、電站生產運行、退役報廢的各個階段
傳統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巨大
而未來能源的主力軍——可再生能源
具有清潔、低碳的突出優勢
但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中
碳排放表現也有明顯差別
以太陽能的兩種利用方式為例
光伏 VS 光熱
光伏發電
光伏電站
由于生產光伏組件需要耗費大量電力
也具有一定的碳排放
度電碳排放約85g/kWh
光伏電站由于生產光伏組件需要耗費大量電力
也具有一定的碳排放
度電碳排放約為80g/kWh【注1】
光熱發電
光熱電站
僅在材料設備生產階段
產生少量的碳排放
其主要的設備材料
混凝土、鋼材、玻璃、熔鹽
屬于碳排放因子較低的生產材料
(碳排放因子: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度量溫室氣體效應的基本單位)
并且在隨后長達近30年的運營階段
基本也不再產生碳排放
不僅如此,電站報廢后的熔鹽、鋼材、玻璃等
材料還可回收加工再利用
光熱發電的主要技術路線
儲能型塔式光熱電站
全生命周期度電碳排放僅約9.8g/kWh【注2】
光熱發電
無疑是 真正清潔低碳 的
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
一座光熱電站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呢?
若在青海省建設一座100MW光熱電站
電站每年可輸送約3.9億度的清潔電力
相當于20萬余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
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6萬噸
節約標準煤12萬噸
相當于植樹造林20萬立方米
一座光熱電站
還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
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350噸
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年排放約1390噸
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約1620噸
1.5℃的紅色警報已經響起
在這場保護家園的“控溫戰役”中
實力低碳的光熱發電
將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有力武器
幫助地球滿血回歸
參考文獻:
【注1】不同機構對于各種電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估值綜述,國際能源小數據
【注2】最新研究結果:儲能型光熱電站氣候變化指標9.8 gCO2eq/kWh, 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